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次韵九华杜先辈重阳寄投宛陵丞相
次韵九华杜先辈重阳寄投宛陵丞相
未知 〔唐朝〕
日下飞声彻不毛,酒醒时得广离骚。
先生鬓为吟诗白,上相心因治国劳。
千乘信回鱼榼重,九华秋迥凤巢高。
强酬小谢重阳句,沙恨无金尽日淘。
治国
写鱼
写酒
古诗译文
阳光普照之下,声音传遍荒芜之地;酒醒之时,得以广泛领略《离骚》的意蕴。
先生的两鬓因吟诵诗歌而斑白,丞相的内心因治理国家而操劳。
千乘车马的信使带回鱼形酒器显得沉重,九华山的秋色高远,凤凰的巢穴高高在上。
勉强酬和着小谢(谢朓)的重阳诗句,沙粒遗憾没有金子,整日淘洗也无所得。
展开
知识点
古诗标题中的“次韵”指按照原诗韵脚和诗,是古代唱和诗的一种形式;“九华”指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杜先辈”是对友人杜氏的尊称,可能指一位有才学的长者;“宛陵丞相”或指唐代某位籍贯宛陵(今安徽宣城)的宰相,具体人物待考。诗中“离骚”借代屈原作品,反映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凤巢”象征高贵,源于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沙里淘金”典故出自古代淘金工艺,常用于比喻艰辛求索。全诗体现了重阳节的文化习俗及文人酬答的雅趣。
展开
古诗注解
日下
:指太阳之下,引申为普照天下。
不毛
:荒芜不生草木之地,泛指偏远地区。
离骚
:屈原的楚辞名篇,这里借指高雅的诗文。
上相
:对丞相的尊称,指诗中“宛陵丞相”。
千乘
:千辆车马,形容信使规模宏大。
鱼榼
:鱼形的酒器,古代常用于盛酒。
九华
:九华山,佛教名山,诗中指代高远之地。
凤巢
:凤凰的巢穴,象征高贵或理想境界。
小谢
:指南朝诗人谢朓,这里借指友人的诗作。
沙恨无金
:化用“沙里淘金”典故,表达努力却无所得的遗憾。
展开
讲解
本诗是一首酬和之作,诗人通过次韵方式回应友人杜先辈的重阳寄诗。讲解时需注意:首联以“日下”“酒醒”起兴,强调诗文的传播与修养;颔联聚焦人物,“先生”与“上相”形成诗与政的对比,突出不同人生路径;颈联借助“千乘”“九华”等意象,渲染友情与秋景的高渺;尾联直抒胸臆,“强酬”显示谦逊,“沙恨”暗喻努力无果的普遍人生体验。整体上,诗作结构严谨,对仗工稳,情感由外及内,从社会写到个人,最后落脚于文艺创作的苦衷,需结合唐代重阳节背景和文人交往习俗进行深入解读,以领略其含蓄深远的艺术魅力。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寄投为引,融合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展现唐代文人的风雅情怀。首联“日下飞声彻不毛”以宏大意象开篇,象征诗文传播之广;“酒醒时得广离骚”则凸显对古典文化的继承。颔联通过“先生鬓白”与“上心治国劳”的对比,既赞友人之诗才,又叹丞相之操劳,体现社会关怀。颈联“千乘信回”“九华秋迥”运用夸张与象征手法,营造出高远意境,暗示友情与理想的升华。尾联“强酬小谢”“沙恨无金”以自谦之笔收束,表达酬和之难与人生遗憾,整体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情感深沉,透出淡淡的秋意与哲思。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所作,标题表明是“次韵”酬和九华山友人杜先辈在重阳节寄给宛陵丞相的诗。诗中反映了文人间的唱和传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慨,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对丞相治国辛劳的同情,以及自身在诗文创作中的谦逊与无奈。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常引发思亲怀友之情,此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优雅笔触抒写人际交往与内心世界。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鱼我所欲也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