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陶熔妙,谁教羽翼全。
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
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
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无需陶铸熔炼的巧妙工艺,是谁让你羽翼丰满完整。 在五色金池旁锤炼成器,百种香料在口中化作轻烟。 嘴钝难以啄食鱼儿,内心空明却自燃火焰。 若御用香炉有所缺损,定要进献到圣君面前。
本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器物层:描绘香鸭的铸造工艺(五金池)、使用场景(御炉)、功能特点(吐烟、心空)。 喻人层:以“羽翼全”喻才能完备,“心空自燃”喻内修境界,“进圣君”喻报国之志。 文化层:反映唐代宫廷焚香礼仪、金属工艺水平,及儒家“修身致君”的思想传统。 教学中可结合唐代香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咏物诗的托物言志手法。
全诗以物喻人,双关巧妙: 1. 前四句写香鸭的铸造与功能,“五金”“百和”凸显皇家气派,“羽翼全”暗指人才完备。 2. 后四句转入哲理,“觜钝”与“心空”对比,强调内在修为重于外在技能,末句点明为君效忠之志。 艺术上,炼字精准(如“假”“教”“自燃”),将香炉的物理特性与人的精神境界浑然相融。
此诗作于唐代,徐夤借咏宫廷香炉“香鸭”,暗喻人才需经锤炼方能成器。 唐代宫廷盛行焚香文化,金属香炉造型多样,“香鸭”为鸭形香炉,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诗人通过香炉的“心空自燃”“进献圣君”等意象,表达对仕途的期许与儒家济世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