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滋养万物的和暖南风在拂晓时分吹拂,荷花与菱角渐渐绽放,蔷薇花却已凋谢。
青色的虫子也学起了庄周做梦,化作南园里的蝴蝶翩翩起舞。
1. 作者徐夤,晚唐诗人,字昭梦,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工诗,尤擅律赋。
2. 庄周梦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体现了庄子物我合一的思想。
3. 薰风:指夏季的南风,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描绘夏季的景象,带有和暖、宜人的意味。
4. 荷芰:荷花和菱角,都是夏季常见的水生植物,在古诗中常被作为夏季的意象。
《初夏戏题》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咏景小诗。开篇从大处着笔,写初夏的南风,“长养薰风拂晓吹”,既点明了季节特点,又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紧接着“渐开荷芰落蔷薇”,通过荷花菱角的渐次开放和蔷薇的凋零,细腻地展现了初夏时节花草的生长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
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庄周梦蝶的典故,将青虫化蝶写成“青虫也学庄周梦”,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文色彩,充满了奇思妙想。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更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却意境深远,通过对初夏景物的描绘,传递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美好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意趣。首联“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初夏的特征,和暖的南风在清晨吹拂,荷花菱角逐渐绽放,而蔷薇花则开始凋谢,通过不同花卉的生长状态变化,点明了季节的转换。
颔联“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更是妙趣横生,诗人巧妙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将青虫化蝶的自然现象赋予浪漫的想象,仿佛青虫也像庄周一样进入梦境,幻化成蝴蝶在南园飞舞。这不仅写出了生物的变化,更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腻感知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生活气息。
徐夤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此诗题为“初夏戏题”,从诗中描绘的荷芰渐开、蔷薇凋零、南风吹拂等景象来看,应是诗人在初夏时节,见到眼前生机盎然又富有变化的景色,触景生情,随性而作,展现了诗人对初夏自然景致的细致观察和闲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