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东归出城留别知己
东归出城留别知己
徐夤 〔唐朝〕
韦蒙屈指许非才,三载长安共酒杯。
欲别未攀杨柳赠,相留拟待牡丹开。
寒随御水波光散,暖逐衡阳雁影来。
他日因书问衰飒,东溪须访子陵台。
写水
牡丹
杨柳
写酒
古诗译文
我(诗人自称)谦称自己并非才子,屈指算来在长安与知己共饮三年。
离别时未能折柳相赠,相约留待牡丹花开时再聚。
寒意随着御河水波的光影消散,暖意追随着衡阳归雁的身影而来。
日后若书信问起我近况衰颓,请到东溪寻访子陵台那般清幽之地。
展开
知识点
折柳赠别:古人离别时折柳相赠,因“柳”谐音“留”,表达留恋之情。
衡阳回雁:衡阳有回雁峰,古人认为雁南飞至此而返,诗文中常借指春秋季节更替。
子陵台典故:东汉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征召,隐居富春江垂钓,后世用以象征高洁隐逸。
唐代送别诗特点:多通过景物烘托情感,善用比喻、典故,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
展开
古诗注解
韦蒙
:诗人自称,或为谦称己姓。
屈指
:掐指计算。
非才
:自谦之词,表示才能不足。
三载长安
:指在京城长安生活三年。
攀杨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拟待牡丹开
:打算等到牡丹花开时再相聚。
御水
:指流经皇城的河水。
衡阳雁影
: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至此不再南飞,借指春天北归的雁。
衰飒
:衰颓、萧条,指境况不佳。
东溪
:泛指东边的溪流。
子陵台
: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处,喻指隐逸之所。
展开
讲解
本诗是徐夤离京赠别友人之作,核心主题是友情与归隐。首联以自谦口吻切入,点明三年相聚;颔联通过“未攀杨柳”突出离别仓促,以“待牡丹开”寄托重逢期望;颈联以寒暖对比暗示心境从仕途困顿到归乡释然;尾联用“子陵台”表明心迹,呼应“东归”题意。讲解时需注重意象分析(如柳、雁、台)和情感层次(不舍-期待-释怀-隐逸),帮助学生理解唐诗的抒情手法与文化内涵。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质朴语言抒发深情,首联回顾三年长安生活,颔联以“杨柳”“牡丹”意象写离别与相约,含蓄隽永。颈联“寒随御水”“暖逐雁影”巧妙运用自然景象对比时光流转,暗喻心境变化。尾联借“子陵台”典故,表达归隐意向,整体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友情的温暖,又透出仕途失意的淡淡哀愁,展现唐代送别诗的典型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朝,诗人徐夤在长安生活三年后东归故乡时。诗中流露对长安知己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暗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通过“未攀杨柳”“拟待牡丹”的细节,展现离别的不舍与对重逢的期待;尾联以“子陵台”为喻,暗示归隐之志,反映唐代文人仕隐矛盾的心态。
展开
作者信息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古诗数量:
263
名句数量:
896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鸽
1.1万阅读
2
初夏戏题
1万阅读
3
蜀
1万阅读
4
再幸华清宫
1万阅读
5
旅次寓题
1万阅读
6
西寨寓居
1万阅读
7
北山秋晚
1万阅读
8
吊崔补阙
1万阅读
9
银结条冠子
1万阅读
10
赠董先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