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览柳浑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一章
览柳浑汀洲采白蘋之什,因成一章
徐夤 〔唐朝〕
采尽汀蘋恨别离,鸳鸯鸂鶒总双飞。
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
天远有书随驿使,夜长无烛照寒机。
年来泣泪知多少,重叠成痕在绣衣。
写花
写人
别离
洞庭
古诗译文
采尽了汀洲上的白蘋,怀着离别的怨恨;鸳鸯和鸂鶒总是成双成对地飞翔。月光明亮的南浦,梦境刚刚中断;花朵飘落在洞庭湖,人却还未归来。天空遥远,有书信随着驿使传递;长夜漫漫,没有烛火照亮寒冷的织机。一年来流下的眼泪不知有多少,层层叠叠的泪痕留在了绣衣上。
展开
知识点
plaintext 徐夤是晚唐诗人,字昭梦,福建莆田人,擅长律诗和绝句,作品多反映个人遭遇和时代哀愁。这首诗属于闺怨题材,常见于唐代诗歌,通过女性视角表达离别之情。诗中“南浦”和“洞庭”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地理意象,源自《楚辞》和南朝文学,常用于增强空间感和情感深度。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唐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爱情。驿使制度在唐代是重要的通信方式,但书信往往难以及时传递,加深了思念的无奈。
展开
古诗注解
汀蘋
: 指水边或沙洲上的白蘋草,象征离别和思念。
鸳鸯鸂鶒
: 鸳鸯和鸂鶒都是成双成对的水鸟,常用于比喻恩爱夫妻或情侣,反衬诗人的孤独。
南浦
: 古代诗词中常指送别的地方,源自《楚辞》,代表离愁别绪。
洞庭
: 指洞庭湖,位于湖南,诗中可能象征远方或归途,增强空间上的遥远感。
驿使
: 古代传递公文或书信的使者,这里表示虽有书信但无法缓解思念。
寒机
: 指寒冷的织布机,暗示女子独守空闺的孤寂和辛勤。
绣衣
: 绣有花纹的衣物,诗中指泪痕重叠在衣上,突出长期哭泣的悲伤。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徐夤对离别主题的深刻表达。首句“采尽汀蘋恨别离”以采蘋活动起兴,暗示离别之恨;第二句“鸳鸯鸂鶒总双飞”用成双鸟类反衬人的孤独。第三、四句“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通过梦境和落花意象,渲染了思念的中断和归期的渺茫。第五、六句“天远有书随驿使,夜长无烛照寒机”转向现实细节,书信难达、长夜孤寂,突出了等待的艰辛。最后两句“年来泣泪知多少,重叠成痕在绣衣”以泪痕绣衣作结,量化了悲伤的累积。整体上,诗作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结合了写景与抒情,是唐代闺怨诗的典范,值得学习其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技巧。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采蘋”起兴,通过自然意象如鸳鸯双飞、月明南浦、花落洞庭等,生动描绘了离别的怨恨和思念的深切。前两联写景抒情,用对比手法突出孤独;后两联转入细节,描写书信难达、长夜孤寂,最终以泪痕绣衣收尾,强化了情感的持久和深沉。艺术上,运用了比兴、对仗和意象叠加,语言婉约凄美,充分体现了唐代闺怨诗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别离的深刻感悟。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徐夤所作,徐夤生活在晚唐时期,仕途坎坷,曾多次应试不第,后隐居。诗题中的“览柳浑汀洲采白蘋之什”可能指欣赏或回应他人诗作(柳浑为唐代文人),表达对离别的感怀。创作背景可能源于徐夤的个人经历,如官场失意或与亲友别离,反映了晚唐社会动荡中文人的孤独和哀愁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古诗数量:
263
名句数量:
896
作者其他古诗
1
白鸽
1.1万阅读
2
初夏戏题
1万阅读
3
再幸华清宫
1万阅读
4
西寨寓居
1万阅读
5
北山秋晚
1万阅读
6
旅次寓题
1万阅读
7
吊崔补阙
1万阅读
8
银结条冠子
1万阅读
9
赠董先生
1万阅读
10
贡馀秘色茶盏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