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移自越王台,最似蔷薇好并栽。
秾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
春藏锦绣风吹拆,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这株芬芳的玫瑰从越王台移植而来,与蔷薇并栽时最为相配。 它的秾艳胜过彩绘,谁能赋予它“玫瑰”的美名? 春风藏起锦绣般的花瓣将其吹绽,日光染就琼瑶般的色泽令其盛开。 为了报答朱衣贵客的早早邀约,莫让花朵零落委身于苍苔。
此诗可从三个维度解读: 植物学角度:反映唐代对玫瑰栽培的认识,如“并栽”体现嫁接技术; 文学手法:通篇未直写“红”色,却用“彩绘”“琼瑶”“朱衣”多维度渲染; 情感内核:表面咏花,实则通过“报朱衣”“委苍苔”等句,流露诗人对仕途知遇的珍视与时光易逝的忧思,展现唐代文人的典型心理。
全诗以玫瑰为意象,层层递进: 1. 起笔写来历,“越王台”赋予玫瑰历史厚重感; 2. 中间四句工笔描摹,用“彩绘”“琼瑶”等比喻凸显其天然丽质; 3. 尾联转折,从赏花到邀客,表达对知遇之恩的珍重。 艺术上,诗人将咏物与抒情结合,语言华美而不失含蓄,尾句“莫教零落”更暗含对人生际遇的期许。
此诗作于唐代,徐夤时任司直巡官(司法属官),友人“无诸”将玫瑰花移植赠予他。诗中融合了对玫瑰的赞美与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唐代文人雅士以花寄情的风尚,同时暗含对仕途机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