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得骊龙第四珠,退依僧寺卜贫居。
青山入眼不干禄,白发满头犹著书。
东涧野香添碧沼,南园夜雨长秋蔬。
月明扫石吟诗坐,讳却全无儋石储。
驾驭骊龙取得第四颗宝珠后,退隐到僧寺旁过着清贫的生活。 眼中只有青山,不求官职俸禄,即使白发苍苍仍坚持著书。 东涧的野花为碧绿池塘增添芬芳,南园的夜雨滋润着秋日蔬菜。 月明之夜清扫石阶吟诗而坐,虽贫无儋石之储却毫不在意。
本诗采用七律体,首联以典故切入,暗示人物才学;中二联通过工整对仗展现隐居生活的两个层面——精神追求(不慕荣利、勤于著述)与物质生活(自然野趣、田园之乐);尾联以月下吟诗的特写镜头收束,强化隐者形象。诗人善用对比手法:"骊龙珠"与"贫居"、"白发"与"著书"、"野香"与"秋蔬"等,在矛盾统一中塑造出丰满的隐士人格。全诗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取向。
全诗以“骊龙第四珠”开篇,暗喻黄璞的非凡才学,后转入隐居生活的恬淡画面。颔联“青山入眼不干禄”凸显其超脱名利,“白发著书”则展现其治学之志。颈联以“野香”“夜雨”烘托自然意趣,尾联“月明扫石”的意象清幽绝俗,末句“讳却全无儋石储”以自嘲笔法强化安贫乐道之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展现了唐代隐逸文化的典型风貌。
此诗为唐代诗人徐夤赠予隐士黄璞之作。黄璞才华横溢却选择隐居,徐夤钦佩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通过描绘其闲居生活的清雅与自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