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冰冻尝迎夏,蛰户云雷只待春。
吕望岂嫌垂钓老,西施不恨浣纱贫。
坐为羽猎车中相,飞作君王掌上身。
拍手相思惟大笑,我曹宁比等闲人。
阴山的冰冻曾经历过迎夏的寒凉,地底的虫豸只待春雷唤醒。姜太公岂会嫌弃垂钓时的年老,西施不怨恨浣纱时的贫贱。有人因擅长狩猎成为帝王车驾中的宰相,有人如飞鸟般化作君王身边的宠臣。拍手相思唯有纵声大笑,我辈岂是平庸之徒可比?
首联以阴山冰冻、蛰虫待春为喻,暗示人生低谷终将过去。颔联双典并列:吕望垂钓显“老骥伏枥”,西施浣纱喻“时穷节乃见”。颈联笔锋突转,通过“羽猎车中相”与“君王掌上身”的对比,揭示仕途沉浮的荒诞性。尾联“拍手大笑”既是对友人的激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呼应首联自然规律,形成完整的哲理闭环。
全诗以自然意象起兴,借吕望、西施典故暗喻逆境中坚守信念。颔联对比历史人物,强调才华终将遇主。颈联通过“羽猎车”“掌上身”的意象,揭示仕途机遇的偶然与个人努力的关系。尾联豪迈收束,展现诗人超脱世俗的傲骨。
此诗作于晚唐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借寄友人陈希畋(天台人),抒发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徐夤早年科举不第,后依附权贵,诗中典故映射其对功名的矛盾心态,以及对友人隐居或仕途选择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