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雀声送喜频,白鱼芳酒寄来珍。
馨香乍揭春风瓮,拨剌初辞夜雨津。
樽阔最宜澄桂液,网疏殊未损霜鳞。
不曾垂钓兼亲酝,堪愧金台醉饱身。
清晨的雀鸟频频报喜,主人送来珍贵的白鱼和芳醇的美酒。 揭开酒瓮,香气如春风扑面;白鱼鲜活,仿佛刚从夜雨后的渡口捞起。 宽大的酒杯最适合盛满澄澈的桂酒,稀疏的渔网未曾损伤鱼鳞的银光。 我不曾亲自垂钓或酿酒,却受此厚赐,愧对金台醉饱的恩情。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善用感官描写,“馨香”诉诸嗅觉,“拨剌”激活听觉;二是意象对比鲜明,白鱼霜鳞的素净与金台的华贵相映成趣;三是情感表达含蓄,尾联“堪愧”二字既表谦逊,又暗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深意。从“垂钓”“亲酝”可见唐代士人向往渔樵田园的理想生活,而“金台”的用典则折射出对仕途知遇的渴望,两种情怀在诗中微妙平衡。
全诗以“喜”字开篇,通过雀声报喜营造欢愉氛围。颔联用“春风瓮”“夜雨津”将酒香与鱼鲜具象化,嗅觉与听觉交织,生动传神。颈联“樽阔”“网疏”凸显主人待客之慷慨与物品之珍贵。尾联以自谦作结,暗含对主人知遇之恩的感激。诗中“白鱼”“绿酒”色彩清雅,与“金台”的华贵形成对比,体现诗人对朴素自然之美的偏爱。
此诗为唐代诗人徐夤答谢友人馈赠绿酒白鱼而作。唐代士人交往常以诗酒酬唱,徐夤收到友人珍贵礼物后,以诗致谢,既赞美了馈赠之物的精良,又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盛情的感念,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礼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