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
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
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
凭谁筑断东溟路,龙影蝉光免运行。
日月看似无情却也有情,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照耀万物均匀平等。 虽然催促前代的英雄死去,但也促进后来的贤圣诞生。 太阳(灵乌)借金光闪耀,月亮(飞镜)映照水清澈。 谁能筑断东海的路径,让龙影和月光免于运行。
这首诗从日月运行入手,首句“日月无情也有情”设定全诗基调,指出时间看似残酷却公平。第二句“朝升夕没照均平”强调日月的平等性。三四句“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通过对比,揭示历史更迭的必然性:时间带走英雄,但也孕育新贤。五六句“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用生动比喻描绘日月之美,灵乌(太阳)借金耀显示其辉煌,飞镜(月亮)映水显其清澈,象征时间的光明面。最后两句“凭谁筑断东溟路,龙影蝉光免运行”以反问收尾,表达人类无法阻挡时间运行的无奈,深化主题。整体上,诗作鼓励接受自然规律,反思人生与历史。
本诗以日月为意象,探讨时间与历史的关系。首联“日月无情也有情”提出辩证主题,中间两联通过对比英雄死去与贤圣新生,以及日月的光辉映照,强化了时间既毁灭又创造的 duality。尾联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阻止时间运行的幻想,突显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诗中运用比喻(如“灵乌”、“飞镜”)和象征手法,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体现了晚唐诗风的含蓄与哲理性。
此诗为唐朝诗人徐夤所作。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生活在唐末时期,仕途坎坷,曾任职于闽王王审知幕府。唐末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诗人借此诗表达对时间流逝、历史兴替的感慨,反映了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