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人间是与非,白云流水自相依。
一瓢挂树傲时代,五柳种门吟落晖。
江上翠蛾遗佩去,岸边红袖采莲归。
客星辞得汉光武,却坐东江旧藓矶。
不问人间的是是非非,只与白云流水相伴相依。 一瓢挂在树上傲视尘世,五柳种在门前吟咏落晖。 江上佳人遗落玉佩离去,岸边红袖女子采莲而归。 像客星般辞别汉光武帝,独坐东江长满青苔的旧石矶。
此诗教学应把握三个层次:首先解析"闲"的多重内涵——表面是闲适,实质是拒绝同流合污的精神姿态;其次分析意象组合的象征系统,如"挂瓢"喻物质简朴,"五柳"示精神丰盈;最后探讨晚唐士人的处世哲学,理解其"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矛盾心理。可对比柳宗元《江雪》的孤绝与白居易《中隐》的妥协,认识唐代隐逸诗的谱系发展。
全诗以"闲"为题眼,构建双重意境:首联以"白云流水"定调,中二联用"挂瓢种柳""翠蛾红袖"的工对展现隐逸美学,尾联用严子陵典故升华主题。诗人将道家出世思想(前四句)与儒家"穷则独善"理念(后四句)熔铸一体,形成"外道内儒"的独特表达。视觉上"白-绿-红"的色彩渐变,与"挂-种-遗-采"的动词链,共同营造出动静相宜的隐逸画卷。
此诗作于晚唐动荡时期,徐夤目睹官场腐败后选择归隐。诗中融合了庄子哲学与陶渊明式的田园情怀,通过系列隐逸意象,表达对世俗名利的疏离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晚唐士人"中隐"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