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绮生虽逢汉室,巢由死不谒尧阶。
夫君殁去何人葬,合取夷齐隐处埋。
商山四皓虽生在汉朝却隐居不仕,巢父许由至死也不向尧帝称臣。 如今司空侍郎离世谁能安葬?应当将他葬在伯夷叔齐的隐逸之地。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 1. 典故的密集使用:四句诗包含四组历史人物,形成"隐士图谱" 2. 对比手法:将逝者与古代隐士类比,突出其品格 3. 双重寄托:既是悼亡诗,又是政治讽喻诗 4. 语言精炼:短短28字包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情感层次 诗中"合取夷齐隐处埋"既是葬礼建议,更是精神归宿的确认,显示唐代士人将隐逸视为最高精神境界。
全诗运用密集的隐士典故,形成强烈的比照效果。前两句通过"园绮""巢由"两组隐士的典故,展现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后两句以反问句式,将司空侍郎与"夷齐"并提,既表达哀悼之情,又暗含对其气节的赞美。诗中"逢汉室""谒尧阶"等表述,暗讽当时朝廷已失去圣明,唯有隐逸才是正道。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当时朝政腐败,诗人徐夤借悼念司空侍郎之机,通过歌颂历代隐士的高洁品格,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司空侍郎生平不详,但从诗中可见是位不肯同流合污的清廉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