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涧畔枯松树,禅老堂头甲乙身。
传是昔朝僧种著,下头应有茯苓神。
寂静的山林溪涧旁边,有一棵枯老的松树;禅院堂上的老僧,是寺院中的资深僧人。
传说这棵松树是从前朝代的僧人栽种的,它的根部下面应当有神奇的茯苓。
1. 曹松,晚唐诗人,字梦徵,其诗多写山水景物和隐居生活,风格清新峭拔。
2. 茯苓,一种药用真菌,多寄生在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在古代常被认为具有安神、健脾等功效,且被赋予一定的神话色彩。
3. 禅院中的“甲乙身”是指在寺院中按资历排列的僧人,体现了寺院内部的等级秩序。
4. 晚唐诗歌常带有清幽孤寂的意境,多反映社会动荡下文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此诗便是这一风格的体现之一。
《题僧松禅》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小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禅院中的枯松与老僧,将自然景观、人物与传说巧妙融合。
开篇通过“空山”“涧畔”“枯松树”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幽寂静的环境,为下文引入禅老做了铺垫。“禅老堂头甲乙身”不仅点明了人物身份,也暗示了禅院的历史底蕴。后两句由眼前的松树联想到它的栽种者和地下的茯苓,将时间维度拉长,赋予景物传奇色彩和灵性,让整首诗在清幽中又多了一份神秘与深邃。
赏析此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的禅意与岁月感,感受诗人在简单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对自然、时光和禅理的思考,同时结合晚唐诗歌的时代背景,理解这类写景咏物诗所寄托的文人情怀。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首句“空山涧畔畔枯松树”勾勒出一幅寂静山林中枯松独立的画面,“空山”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枯松树”则显岁月沧桑。次句“禅老堂头甲乙身”引入人物,点明僧人的身份,与枯松形成呼应,体现出禅院的古朴。
后两句“传是昔朝僧种著,下头应有茯苓神”由松及人,由今及古,赋予松树历史感和传奇色彩。传说松树为前朝僧人所种,增添了时光的厚重;而“茯苓神”的猜想,则为全诗增添了一丝神秘的禅意,将自然之物与灵性相连,体现了诗人对禅林生活的独特感悟,也暗含着对岁月流转、万物有灵的思考。
曹松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反映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此诗可能是诗人游历山寺时,见到寺中老松及僧人,有感而发所作。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常寄情于山水禅林,寻求心灵慰藉,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禅林生活及自然之物的关注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