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客中立春
客中立春
曹松 〔唐朝〕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写花
梅花
写人
写梅
古诗译文
玉烛般的光辉传递着佳节的气息,温暖和煦的阳光应和着这个时辰。土牛象征着丰收的年景,彩燕装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腊月已尽,星辰回转,寒意尚存但月份已是寅月。梅花与柳色交织,偏偏让我思念起越地的故乡人。
展开
知识点
曹松,字梦徵,晚唐诗人,诗风清丽,多写景抒情之作。立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象征春天开始,古代有打土牛、戴彩燕等习俗。诗中的“越乡”可能指今浙江地区,反映了唐代的地域文化。此诗编号26769,是曹松的代表作之一。
展开
古诗注解
玉烛
: 比喻春天阳光和煦,如烛光般温暖。
阳和
: 指春天的温和气候。
土牛
: 立春时用土制成的牛,用以祈愿农业丰收。
彩燕
: 立春时节人们佩戴的彩饰,形状像燕子,象征春天。
腊尽
: 腊月结束,表示冬季过去。
星回次
: 星辰运行到新的位置,表示季节变更。
月建寅
: 农历正月,寅月,立春所在月份。
越乡
: 越地,今浙江一带,可能指诗人的故乡。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结构严谨,前六句写景,描绘立春时的节日氛围和自然景象,如“玉烛传佳节”用比喻手法表现阳光的温暖,“土牛呈岁稔”象征农业丰收。后两句抒情,“梅花将柳色”过渡到思乡主题,“偏思越乡人”直接表达客居异乡的孤独。整体上,诗通过春景与思乡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冲突,体现了唐代羁旅诗的特色。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立春为背景,通过描绘节日景象和自然变化,如玉烛、阳和、土牛、彩燕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喜庆。然而,诗末笔锋一转,以“偏思越乡人”结尾,突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语言优美,意象生动,情感真挚,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展开
创作背景
曹松是晚唐诗人,一生坎坷,多次应试不第,可能长期客居他乡。此诗写于立春时节,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春天来临,却更加思念故乡,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唐代文人在战乱或仕途不顺时的羁旅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曹松(约830─?)字梦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早年家贫,避居洪州西山,其后投奔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又一度落拓江湖,奔走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广东、广西等地。昭宗光化四年(901)登进士第,时已七十余岁。曾任秘书省正字。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赠答之作,较少接触现实题材。风格颇似贾岛,取境幽深,以炼字炼句见长,但并未流于枯涩。《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编为二卷。
古诗数量:
157
名句数量:
539
作者其他古诗
1
己亥岁二首
1.1万阅读
2
己亥岁二首
1万阅读
3
南海旅次
1万阅读
4
寒食日题杜鹃花
1万阅读
5
夏云
1万阅读
6
将入关行次湘阴
1万阅读
7
观华夷图
1万阅读
8
哭陈陶处士
1万阅读
9
题僧松禅
1万阅读
10
寄方干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