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
昔朝曾侍玄宗侧,大夜应归贺监边。
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
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李白虽已化作他物离世,但他飘逸的名声仍流传四方。 昔日曾在玄宗身旁侍奉,长夜漫漫应归葬于贺监之旁。 山间林木易长高遮蔽故墓,但《国风》般的诗篇永存人间。 投金渚畔的春柳依旧摇曳,可从此再无人在此系住酒船。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交错,"昔朝"与"大夜"、"故垄"与"遗篇"形成历史纵深感;二是用典自然,贺监、投金渚等典故暗含李白生平关键节点;三是物象象征,末句"酒船"既是实写李白嗜酒,更隐喻其诗歌创作之舟无人继承。曹松作为晚唐苦吟诗人,此诗在平易语言中蕴含深沉的文化焦虑,体现唐诗从盛唐豪迈到晚唐哀婉的风格转变。
全诗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勾勒李白形象:首联"成异物"与"万方传"形成生死对比;颔联通过"玄宗侧"与"贺监边"展现其政治际遇与文人本色;颈联以"山木"易迷与"国风"永存凸显诗作不朽;尾联"酒船"意象既呼应李白嗜酒特性,又暗喻盛唐文化终结。诗中"大夜""春柳"等意象营造出深沉的时空苍茫感。
此诗为晚唐诗人曹松凭吊李白所作。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文人多追忆盛唐气象,李白作为盛唐诗歌巅峰代表,其逝世引发后世文人无限感慨。曹松借缅怀李白,抒发对文化凋零的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