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
不将冠剑为荣事,只向烟萝寄此生。
松竹渐荒池上色,琴书徒立世间名。
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
林间茅屋已倾斜过半,九华山幽静小路少有人行。 不将官帽佩剑当作荣耀,只愿在云雾藤萝中寄托此生。 松竹渐荒废了池边景色,琴书空留世间的虚名。 秋日山暮白杨风起,偶尔传来哀猿的一声啼鸣。
这首诗通过描绘费拾遗旧居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首联写景,展现隐居处的荒废;颔联表明心迹,表达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颈联进一步描写隐居处的荒芜,暗示名利皆空;尾联以景结情,通过秋风白杨、哀猿啼鸣的意象,渲染出凄清的氛围。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含蓄深沉,体现了唐代隐逸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处荒废的隐居之所,通过"茅斋半倾"、"幽径少人行"等意象,营造出萧瑟寂寥的氛围。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冠剑荣事"与"烟萝寄此生"相对照,突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尾联"白杨风起"、"哀猿啼鸣"的意象,更添几分凄凉,暗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隐逸诗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描写诗人经过费拾遗旧居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荒废的隐居之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中"不将冠剑为荣事"等句,反映了唐代部分文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山林隐逸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