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

裴说 〔唐朝〕

因乱事空王,孤心亦不伤。

梵僧为骨肉,柏寺作家乡。

眼闭千行泪,头梳一把霜。

诗书不得力,谁与问苍苍。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因为战乱而侍奉佛陀,孤寂的心境也不再悲伤。

梵僧成为了至亲骨肉,柏寺当作了自己的家乡。

闭上眼睛,千行泪水滑落;梳理头发,满是如霜白发。

诗书学问终究没能发挥效用,又能向谁去叩问苍天呢?

1.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2. 空王:佛教语,对佛陀的尊称,因佛陀谓世界一切皆空,能破除众生烦恼,故称。

3. 梵僧:指来自古印度的僧人,梵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这里代指印度。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有不少梵僧来到中国。

4. 唐诗题材:此诗属于送别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结合了战乱背景和个人选择,拓宽了送别诗的内容和情感深度。

5. 裴说:晚唐诗人,字贯之,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天祐三年(906)登进士第,官终礼部员外郎。其诗多写乱世感慨,风格沉郁。

  • 进士苏瞻:唐代一位名叫苏瞻的进士,具体生平不详。
  • 乱后出家:经历战乱之后出家为僧。
  • 事空王:侍奉佛陀,空王是佛教对佛陀的尊称。
  • 孤心:孤寂的心情。
  • 梵僧:指印度来的僧人,这里泛指僧人。
  • 骨肉:比喻至亲,这里指僧人成为了苏瞻亲近的人。
  • 柏寺:种植柏树的寺院,代指寺院。
  • 一把霜:形容头发像霜一样白,指年老或忧愁所致。
  • 诗书不得力:指在战乱年代,诗书学问无法发挥作用,不能救国救民,也不能保全自身。
  • 苍苍:指苍天、上天。

我们先来整体了解一下这首诗,它是唐朝诗人裴说为送别进士苏瞻而作,苏瞻在战乱后选择了出家,这首诗就围绕这一事件展开。

从诗句来看,首联直接点明了苏瞻出家的缘由是战乱,以及他在佛门中获得的心灵状态,“孤心亦不伤”说明佛门成为了他乱世中的避风港。颔联描绘了他在寺院的生活,把僧人像亲人一样对待,把寺院当成家乡,这体现了他对新身份和新环境的适应,也是一种无奈下的自我安顿。

颈联是非常传神的细节描写,“眼闭千行泪”让我们仿佛能看到苏瞻在独处时,回想起战乱的伤痛而默默流泪的场景;“头梳一把霜”则形象地展现了他所经历的沧桑,无论是生理上的衰老还是心理上的愁苦,都浓缩在这一描写中。

最后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书不得力”道出了古代文人在乱世中的普遍困境,他们寒窗苦读,期望凭借诗书学问施展抱负,但在战乱面前,这些都显得苍白无力。“谁与问苍苍”则充满了迷茫和感慨,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只能向上天发问,却得不到答案,将那种无助和悲愤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苏瞻个人遭遇的记录,更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文人的命运和心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我们在品读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感受诗人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苏瞻乱后出家的心境和遭遇刻画得入木三分。首联“因乱事空王,孤心亦不伤”,直接点出苏瞻出家的原因是战乱,以及他在佛门中寻求到的心灵慰藉,虽孤寂却不再悲伤,简洁而深刻地交代了背景和心境。

颔联“梵僧为骨肉,柏寺作家乡”,通过对苏瞻在寺院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与僧人的亲密关系和对寺院的归属感,侧面反映出他对过去生活的疏离和对现实的接纳。

颈联“眼闭千行泪,头梳一把霜”,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苏瞻内心的痛苦和沧桑。闭眼落泪,是对过往经历的伤痛;头发如霜,既可能是年岁增长,更可能是战乱带来的忧愁所致,极具感染力。

尾联“诗书不得力,谁与问苍苍”,将情感推向高潮,道出了文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迷茫。诗书学问在战乱面前毫无用处,只能叩问苍天,充满了对命运和现实的感慨,引人深思。

全诗紧扣“乱后出家”这一主题,层层深入,从原因到生活,再到内心感受和感慨,结构严谨,情感饱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当时社会可能正经历战乱。诗人裴说送别进士苏瞻,苏瞻在战乱之后选择出家。裴说通过这首诗记录了苏瞻的这一选择,反映了战乱给文人带来的冲击和无奈,以及他们在乱世中寻求心灵寄托的一种方式。唐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有的甚至流离失所,苏瞻的经历可能是当时社会文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作者信息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古诗数量:53名句数量: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