粝食拥败絮,苦吟吟过冬。
稍寒人却健,太饱事多慵。
树老生烟薄,墙阴贮雪重。
安能只如此,公道会相容。
吃着粗粮裹着破棉衣,在苦吟中度过寒冬。 稍感寒冷人反而健朗,吃得太饱便懒于做事。 老树笼罩着稀薄的烟雾,墙角堆积着厚厚的积雪。 怎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公道自会眷顾有心人。
这首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寒士心境:首联实写物质匮乏,却以"苦吟"突出精神追求;颔联用对比手法揭示适度清寒反助心性的哲理;颈联景物描写将空间从室内转向室外,拓展诗意空间;尾联"安能"的设问将个人境遇提升至天道层面,体现儒家"穷且益坚"的精神。全诗在简淡中见深意,末句"公道"二字既含无奈又带希望,构成含蓄而有力的收束。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冬日清寒:首联通过"粝食""败絮"的意象勾勒贫士形象;颔联辩证写"寒"与"健"的关系,暗含处世哲理;颈联以"老树""墙阴"的寂寥景物烘托孤寂;尾联转折抒发不甘现状、坚信天道的志向。语言质朴而凝练,在困顿中显风骨,是唐代寒士诗的代表作。
此诗作于唐代,诗人裴说生活贫寒,冬日困顿之际写下此诗。诗中既描写了清苦的生活状态,又透露出在困境中坚守志节、期待未来的心境,反映了寒士在科举制度下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