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掩荆扉,昏昏坐欲痴。
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
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
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
寂寞地掩上柴门,昏昏沉沉呆坐如痴。 世事总难提前预料,忧愁却总接踵而至。 阳光才刚拉长日影,鬓角已生出半缕银丝。 但愿朝廷公正明鉴,应能赏识这苦心写就的诗。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艺术特色:一是"以景锁情"手法,冬日意象强化孤寂感;二是"矛盾修辞","昏昏"与"苦心"形成精神状态的张力;三是"双关隐喻","明庭"既指日光庭院又暗喻朝廷。理解时应结合唐末牛李党争的历史背景,体会寒门士子在政治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尾联的"应许"二字尤为关键,表面希冀实则绝望,这种含蓄批判比直抒胸臆更具震撼力。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落魄文人的典型形象。"事无前定"与"愁有并来"形成因果对仗,揭示命运无常;"日影""鬓丝"的意象组合,将时间具象化为衰老痕迹。尾联转折中暗藏反讽,表面颂扬朝廷,实则揭露晚唐科举弊端。裴说以收敛的笔法,完成对时代的尖锐批判。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裴说屡试不第,仕途困顿。诗中"明庭正公道"暗含对科举不公的愤懑,通过描写冬日独处的孤寂与时光飞逝的焦虑,抒发寒士在政治昏暗时代的普遍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