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
今朝关城吏,又见孤客入。
上国谁与期,西来徒自急。
河面上微风徐徐吹来,关口的树木初沾露湿。 今日守关城的官吏,又见孤独的旅人入关。 向往的京城无人相约,西行而来只是空自焦急。
这首诗以"秋入关"为题,却不着重描写秋景,而是通过入关场景折射人生境遇。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对比,河上微风与巍峨关城形成柔刚对照;二是时间暗示,"初湿"与"又见"体现循环往复的羁旅;三是视角转换,从自然景物转到人事活动,最终落于心理描写。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堪称唐代小型叙事诗的佳作。
全诗以简练笔触勾勒秋日边关景象,前两句"河上微风来,关头树初湿"通过微风、湿树等意象营造清冷氛围。后四句聚焦关城吏与孤客的相遇,以"又见"暗示漂泊的频繁,"徒自急"三字深刻揭示求仕无门的焦虑。诗人善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呈现唐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在平淡叙述中蕴含深沉感慨。
此诗创作于唐代,具体年份不详。从内容推断,应为诗人秋日途经边关时所作,反映唐代文人游历求仕的普遍现象。诗中"孤客"形象与"上国"之思,典型体现了唐代士人在科举制度下奔波求仕的艰辛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