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夜雨渍愁根,触物伤离好断魂。
莫怪杜鹃飞去尽,紫微花里有啼猿。
夜雨淅沥浸染着愁苦的根源,触景生情更令人肝肠寸断。 莫要责怪杜鹃已飞逝无踪,那紫微花丛中还有哀猿在啼鸣。
1. 杜鹃意象在唐诗中的多重含义 2. 唐代"紫微"指代中书省的借代用法 3. 猿啼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情感表达传统 4. 触景生情(感物兴怀)的抒情模式
本诗讲解要点: 1. 意象系统分析:构建"夜雨-杜鹃-紫微-啼猿"的意象链条 2. 情感逻辑:从"渍愁"到"断魂"的情感递进关系 3. 社会映射:可能隐含对官场浮沉的隐喻 4. 比较阅读:可与李商隐《锦瑟》中的杜鹃意象对照理解
全诗以"愁根"为眼,层层递进: 1. 首句用"渍"字将夜雨拟人化,突出愁绪的渗透性 2. 次句"触物伤离"揭示愁的根源在于离别 3. 后两句以杜鹃飞尽反衬猿啼不止,暗示悲苦的永恒性 艺术上运用比兴手法,紫微花(富贵象征)与啼猿(悲苦象征)形成强烈反差。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中通过夜雨、杜鹃、啼猿等意象, 反映了乱世中文人普遍的离愁别绪,可能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