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
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吕尚父真是贤良啊,在深深隐居之后才归顺周朝。
那垂钓的石头历经千年依然存在,春风吹拂着一江流水缓缓流淌。
松树的根系盘绕着长满苔藓的石头,花的影子映照在水面,沙鸥静卧其间。
如今还有谁身怀韬略雄才,在这古渡口追思往昔呢。
1. 吕尚父:即姜子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是周朝的开国元勋。
2.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主要通过对历史古迹、历史人物的凭吊,来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讽喻或对个人境遇的感叹。
3. 孟宾于:唐末五代诗人,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4. 蟠溪: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子牙隐居垂钓之地,因姜子牙在此垂钓遇周文王而闻名。
《蟠溪怀古》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诗人孟宾于通过游览蟠溪这一历史古迹,联想到在此隐居垂钓的姜子牙,从而展开对历史的追忆和思考。
诗的首联直接点出歌颂的对象吕尚父,以及他“深隐始归周”的经历,这既是对姜子牙人生重要转折的概括,也隐含着诗人对贤才能够得到赏识的期盼。颔联和颈联则将笔触转向眼前的景物,千年留存的钓石、春风中的流水、盘根的松树、藓石、花影、沙鸥,这些景物不仅勾勒出蟠溪的清幽环境,更在时空的交错中,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钓石历经千年而存在,见证了姜子牙的故事,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春风流水则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循环。
尾联以问句作结,“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既表达了对像姜子牙这样身怀韬略之人的寻觅,也流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可能缺乏这样的贤才,或者贤才难以被发现的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厚,将写景、叙事、抒情完美融合,让我们在品味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开篇便赞叹姜子牙的贤良,点出其隐居后归顺周朝的经历,奠定了追怀贤才的基调。颔联“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以千年不变的钓石和年年依旧的春风流水作对比,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又暗示了姜子牙的事迹如同这自然景象一般,虽历经岁月却流传不息。颈联“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描绘了蟠溪的清幽景色,松树盘根错节于藓石之上,花影倒映水中,沙鸥静卧,画面宁静而富有生机,为怀古之情营造了清幽的氛围。尾联“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则由景及情,发出疑问,既是在询问如今还有谁能像姜子牙一样身怀韬略,也是在抒发对贤才不遇的感慨,引人深思。全诗情景交融,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眼前的景物巧妙结合,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孟宾于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来到当年姜子牙隐居垂钓的蟠溪,触景生情,追思古代贤才姜子牙的经历,感慨其怀才不遇却终得赏识,进而联想到自身或当时社会上有才之士的境遇,于是创作了这首怀古诗,表达对贤才的仰慕和对时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