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唐祚革强吴,尽是先生作计谟。
一个孩儿拚不得,让皇百口合何如。
精心谋划颠覆强吴的唐朝国运,全是先生(宋齐丘)的计策谋略。 可连一个孩子都舍不得牺牲,那让皇帝(李昪)的百口族人又该如何?
本诗通过三层递进展开批判: 1. 先肯定宋齐丘的政治才能(安排唐祚) 2. 再突显其人性弱点(哭子之悲) 3. 最后用历史血案对比(让皇百口),完成对政治虚伪性的揭露。 "纸鸢"意象暗喻人物如风筝般被权力欲望操控,最终反噬自身的命运。
全诗以尖锐对比构成讽刺:首句写宋齐丘运筹帷幄的权谋形象,次句突然转向其丧子之痛,后两句用"拚不得"与"合何如"的反问,揭露政治杀戮的残酷与人性弱点。语言凝练,借纸鸢(隐喻命运操控)为题,暗讽历史人物的双重标准。
此诗作于五代十国时期,讽刺南唐权臣宋齐丘。宋齐丘辅佐李昪篡吴建唐,但晚年因丧子悲痛不已。诗人借其子之死,反讽他当年为政治目的不惜牺牲他人性命(包括李昪养父一族),如今却难舍骨肉,揭露政治人物的虚伪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