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轻飐锦帆风,正值宸游望远空。
回首皖公山色翠,影斜不到寿杯中。
龙舟轻轻摇曳,锦帆随风飘动,正值皇帝出游远眺天空。 回头望见皖公山青翠的景色,山影倾斜却未能映照在祝寿的酒杯中。
本诗艺术特色体现在三重对比:首句"龙舟锦帆"的华丽动态与三句"山色翠"的静谧形成视觉对比;二句"望远空"的辽阔与四句"寿杯"的局限构成空间对比;表层写宸游之乐与深层"影斜不到"的怅然形成情感对比。技法上,后两句采用"望-回"视角转换,符合唐人"三远法"构图。诗中皖公山作为地理符号,既实指江淮名山,又承载着"仁者乐山"的文化隐喻,暗示自然永恒对短暂人世的观照。
前两句以动态笔触描绘皇家气派,"轻飐"二字既写龙舟摇曳之姿,又暗含盛世从容;后两句突然转入静观,皖公山的青翠与宴饮场景形成空间对峙。"影斜不到"四字尤为精妙,既写实景中山影与酒杯的空间关系,又隐含自然永恒与人间欢宴的哲学对照。全诗在宫廷应制与山水意趣间取得独特平衡。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品,推测创作于盛唐时期。诗中"宸游"暗示皇帝南巡或出游场景,皖公山(天柱山)在唐代属淮南道,是帝王巡幸江淮地区可能途经之地。作者可能随驾出行,借皖公山景抒发宫廷宴游与自然山色的微妙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