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
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
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
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
先生双鬓已斑白,隐居在深谷中与云霞为伴。 不砍伐有鸟巢的树木,常移栽无主的野花。 用山间的泉水酿造春酒,夜晚点燃松枝煮茶。 若问这山中隐居之事,像您这样的隐士还有几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 诗人首先从外貌描写入手,"双鬓华"既写实又暗含岁月沧桑之感。 "深谷卧云霞"运用夸张手法,将隐士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凸显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爱护自然、酿酒煎茶,充满诗意。 尾联的设问既是对隐士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描绘。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 首联"双鬓华"点明谭先生年岁已高,"卧云霞"展现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颔联通过"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的细节描写,生动表现了隐士爱护自然、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颈联"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隐士生活的雅致情趣。 尾联以问句作结,既表达了对谭先生的敬意,又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展现了唐代隐逸诗的风格特点。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赠予隐士谭先生之作。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向往山林生活,追求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诗中通过对谭先生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高尚品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