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山中夏日
山中夏日
未知 〔唐朝〕
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
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
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
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
写山
写云
古诗译文
深山中适宜避暑,门户映照着山间的雾气光芒。
夏日树木的浓荫覆盖着溪边小路,白天的云霭遮掩了石床。
心绪如水源般清澈,道路宁静;穿着葛衣,蘸取清凉的泉水。
算来在红尘俗世里,有谁能懂得这般悠长的兴致呢?
展开
知识点
1. 葛衣:古代用葛藤纤维织成的夏衣,质地轻薄,多为隐士或平民穿着。 2. 石床:山中天然形成的平坦石块,常被隐士用作休憩之处。 3. 唐代隐逸诗: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等均为同类题材代表作。 4. 岚光:中国画中常用“米点皴”技法表现此类山间光影效果。
展开
古诗注解
岚光
:山间雾气折射的光影。
夏木
:夏季枝叶茂盛的树木。
昼云
:白天的云气,此处形容云雾缭绕之景。
心源澄
:心境如清澈的泉水,喻指内心宁静。
衣葛
:穿着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布为夏季轻薄衣物。
红尘
:指世俗纷扰的人间。
展开
讲解
本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意象组合
:“深山”“夏木”“昼云”等意象构成清凉世界,与“红尘”形成强烈对比。
2.
感官描写
:视觉(岚光)、触觉(泉凉)、心理感受(道静)多维度表现山居之乐。
3.
情感升华
:尾联的“谁知”二字,既含孤高自许,又暗藏对知音的期待,含蓄隽永。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夏日山林的清凉幽静。首联点明深山避暑的主题,颔联通过“夏木荫溪”“昼云埋石”的意象叠加,营造出浓郁的隐逸氛围。颈联转入内心感受,“心源澄”“衣葛凉”将物象与心境交融。尾联以反问收束,凸显诗人对世俗的疏离和对山居生活的珍视。语言简淡,意境空灵,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以景传情”的特点。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所作,具体背景已不可考。从内容推断,诗人可能隐居山林,借夏日山居之景抒发超脱尘世、怡然自得的情怀。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追求“避世”生活,此诗或为这一风潮的体现。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