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别诸同志
别诸同志
未知 〔唐朝〕
随阳来万里,点点度遥空。
影落长江水,声悲半夜风。
残秋辞绝漠,无定似惊蓬。
我有离群恨,飘飘类此鸿。
写风
写水
长江
江水
古诗译文
随从暖阳飞越万里,点点身影横渡长空。孤影映入长江碧水,哀鸣和着夜半寒风。 晚秋告别大漠边塞,行踪不定如飞转蓬。我心满怀离群愁绪,飘摇身世似这孤鸿。
展开
知识点
1 鸿雁意象在唐诗中的三重象征:迁徙象征羁旅漂泊,孤鸣象征离群索居,列队象征信义精神 2 惊蓬典出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成为唐代贬谪诗常见意象 3 唐代士人离别诗三种模式:饯别赠言型、旅途抒怀型、睹物感怀型,本诗属第三类 4 空间对照手法:遥空与江水、大漠与长江的空间跳跃强化迁移幅度
展开
古诗注解
随阳:
追随太阳,鸿雁属候鸟随季节迁徙
度遥空:
横渡遥远的天际
绝漠:
边塞荒漠之地
惊蓬:
被风吹散的蓬草,喻漂泊无依
离群恨:
与友人分离的愁绪
展开
讲解
首联以万里征程奠定漂泊基调,"点点"凸显个体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颔联声影相映,江中倒影与风中哀鸣构成视听双重愁绪。颈联用"残秋"点明时令特征,"无定"呼应"惊蓬"暗示人生无常。尾联直抒胸臆,使鸿雁由客观物象升华为诗人精神化身。全诗四联形成"描物-拟声-写态-抒情"的递进结构,末句"类此鸿"的明喻完成物我同一的艺术转化。
展开
古诗赏析
诗歌以鸿雁为核心意象构筑双重抒情空间:前六句实写秋雁万里南迁的苍凉景象,后两句转写诗人自身漂泊之悲。动词"度""落""辞"动态化展现空间转换,叠词"点点""飘飘"强化渺小无助感。尾句点睛之笔,使雁人形象合而为一,达到物我交融的意境。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应作于唐代文士贬谪或游宦途中。诗人借鸿雁南迁意象,抒发与友人分离的孤寂。末联直陈"离群恨",暗示诗人遭遇政治边缘化或被迫远行,背景可能涉及安史之乱后文人流离的社会现实。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