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南越去,替尔畏前程。
见说路岐嶮,不通车马行。
瘴烟迷海色,岭树带猿声。
独向山家宿,多应乡思生。
你独自一人前往南越,我为你担忧前路的艰险。 听说那里岔路崎岖险峻,车马难以通行。 瘴气弥漫遮蔽了海天之色,山岭间的树木传来猿猴的哀鸣。 你独自借宿在山野人家,多半会因思乡而心生惆怅。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首联"孑然"二字凸显友人孤独远行的形象;颔联通过"路岐嶮"的客观描述强化担忧之情;颈联的"瘴烟"、"猿声"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渲染环境险恶;尾联的"独宿"与首联"孑然"呼应,形成情感闭环。诗人善用典型意象,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生动展现了唐代士人眼中的岭南印象和送别时的真挚情感。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南越之地的荒凉险恶,表达了送别时的忧虑之情。前两联直抒胸臆,直言对友人前程的担忧;后两联通过"瘴烟"、"猿声"等意象,营造出南越荒僻凄凉的氛围。尾联想象友人独宿山家的孤寂,暗示其必将思乡情切。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士人对岭南地区的普遍认知和送别时的复杂心绪。
此诗为唐代送别之作,具体作者不详。唐代岭南地区尚未充分开发,被视为蛮荒之地,气候湿热,多瘴气,交通不便。诗人送友人前往这片被视为畏途的南方边陲,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险的担忧和牵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