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耕夫谣
耕夫谣
未知 〔唐朝〕
张绪逞风流,王衍事轻薄。
出门逢耕夫,颜色必不乐。
肥肤如玉洁,力拗丝不折。
半日无耕夫,此辈总饿杀。
写风
古诗译文
张绪卖弄风流姿态,王衍行事轻浮浅薄。
他们出门遇到耕田的农夫,脸色必定会变得不快乐。
农夫肌肤肥白如玉般洁净,力气大得能拗弯丝线却不折断。
如果半天没有农夫耕作,像张绪、王衍这类人全都要饿死。
展开
知识点
1. 张绪和王衍:张绪是南朝齐时美男子,以风雅著称;王衍是西晋清谈家,代表玄虚之风。诗中借古讽今,批判类似人物。 2. 对比手法:诗歌通过贵族与农夫的对比,突出劳动的价值,增强批判力度。 3. 民谣特色:语言通俗,结构简单,适合口头传播,反映民间心声。 4. 唐代社会背景:中晚唐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困苦,此诗体现了社会批判意识。 5. 饿杀:唐代口语,意为饿死,展现诗歌的直白风格。
展开
古诗注解
张绪
:南朝齐人,风姿俊美,这里借指徒有外表、不事生产的贵族文人。
逞风流
:卖弄风雅,炫耀文采风度。
王衍
:西晋大臣,以清谈玄虚著称,手握重权却不顾国事,此处喻指空谈误国之人。
事轻薄
:从事轻浮浅薄的行为,指不务实务。
耕夫
:耕田的农夫,代指辛勤劳动的百姓。
颜色必不乐
:脸色一定不高兴,暗指贵族轻视劳动者。
肥肤如玉洁
:形容农夫身体健壮,皮肤白净如玉,强调其健康勤劳。
力拗丝不折
:力气很大,能拗弯丝线却不折断,比喻农夫坚韧有力。
饿杀
:饿死,指若无农夫劳作,贵族无法生存。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耕夫”为题,核心是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开头用张绪、王衍两个历史人物,象征那些只知享乐、不务实的贵族,他们遇到农夫便“不乐”,暴露了其轻视劳动的心态。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农夫“肥肤如玉洁,力拗丝不折”,用健康有力的形象反衬贵族的虚弱。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如果没有农夫耕作,贵族将“饿杀”,直接揭示了社会依赖劳动的真理。讲解时,可重点分析对比手法和讽刺意味,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生存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现实关怀。整体上,这首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犀利的笔触,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前两句用张绪、王衍的典故,刻画贵族阶层的虚浮形象;中间两句通过“逢耕夫不乐”的细节,凸显其傲慢与无知;后四句转而赞美农夫的健壮与坚韧,并用“半日无耕夫,此辈总饿杀”的强烈对比,点明劳动是生存之本。全诗语言质朴,对比鲜明,讽刺辛辣,既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也警示上层社会莫忘根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艺术上,它采用民谣体,节奏明快,易于传诵,展现了唐代诗歌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唐代,作者不详,题为《耕夫谣》,反映了中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加剧的现实。当时贵族阶层崇尚浮华享乐,轻视农业生产,导致底层农民负担沉重。诗人通过对比风流文士与勤劳农夫,批判了不事生产的上层社会,强调劳动人民是社会根基,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朴素的民本思想。作品以民谣形式呈现,语言直白,富有讽刺意味,符合唐代部分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倾向。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