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
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
草色几经坛杏老。
岩花犹带涧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青山翠色参差,水面渺茫无边,秦人昔日曾在此楚地疆域生活。 当时为避乱世,天地显得狭小,而在此地安家,岁月却显得悠长。 草色几经变换,祭坛旁的杏树已老。 岩上的野花仍带着山涧桃花的芬芳。 他年若能实现平生的志向,愿披上霞衣去侍奉玉皇大帝。
这首诗以桃源为意象,通过描绘山水和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厌倦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首联“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点明地点和背景,暗用桃花源典故。颔联“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对比乱世的压抑与桃源的宁静。颈联“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以景物变迁暗示时间流逝,同时突出桃源的美好永恒。尾联“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升华主题,表达了对仙道理想的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隐逸诗的特点。
此诗以桃源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隐逸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乱世的厌倦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言志。诗中“草色几经坛杏老”和“岩花犹带涧桃香”两句,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桃源的美好永恒不变。末两句“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理想。全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隐逸诗的风格。
此诗题为《题桃源》,作者为唐朝无名氏,内容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乱世的厌倦。桃花源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理想世界,诗中“秦人昔在楚封疆”即暗指桃花源中避秦乱而隐居的秦人。诗人通过描绘桃源美景,抒发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并寄托了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