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佳节遇长春,跪捧金炉祝又焚。
宝藏发来天地秀,兵戈销后帝皇尊。
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车书万古存。
更有馨香满芳槛,和风迟日在兰荪。
圣朝的佳节恰逢长春时节,我跪捧着金炉再次虔诚祝祷焚烧。 国家的宝藏焕发出天地的灵秀,战乱平息后帝王的威严更显尊崇。 太平的基业将延续千年永恒,统一的车轨文字将万古留存。 更有芬芳的香气溢满花栏,和煦的春风与温暖的阳光洒在兰荪之上。
本诗结构严谨,首联叙事,颔联颈联议论,尾联写景,符合律诗起承转合规范。艺术特色上: 1. 双关运用:“长春”既指时节又喻国运 2. 时空拓展:通过“天地秀”“万古存”等短语拉伸维度 3. 感官调动:视觉(金炉)、嗅觉(馨香)、触觉(和风)的多重渲染 历史价值在于记录了唐代对国家统一、文化传承的重视,是研究盛唐气象的典型文本。
全诗以庆典场景开篇,通过“跪捧金炉”的细节展现庄重仪式感。中二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宝藏”与“兵戈”、“千年永”与“万古存”对举,突出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尾联以“馨香”“和风”的感官描写收束,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意境。诗中多用宏大时空意象(天地、千年、万古),体现唐代诗歌典型的雄浑气度。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品,推测创作于盛唐或中唐时期,正值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阶段。诗中通过描绘春节庆典的祥和景象,歌颂帝王功绩与国家太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长治久安的向往和对统一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