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揭洪涛响若雷,枕波为垒险相隈。
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
狂风掀起巨浪,轰鸣如雷,将士们以波涛为屏障,在险峻的江湾筑起堡垒。 莫说这小小的濡须坞不起眼,曹操曾多次在此受挫,壮志难酬而归。
首句"风揭洪涛响若雷"用通感手法,将视觉(风浪)、听觉(雷响)交融,渲染战场氛围。次句"枕"字拟人化,突出军事要塞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后两句用曹操典故时,故意先抑("莫言")后扬("几度"),在反差中强调濡须坞的战略价值。全诗仅28字却包含自然描写、军事部署、历史评价三重维度,体现唐代咏史诗"尺幅千里"的艺术特色。
前两句以"风雷""枕波"的壮阔意象,展现濡须坞险要地势与守军气势;后两句用曹操典故,以"莫言""几度"的转折,凸显小要塞的大作用。全诗通过对比手法(自然伟力vs人工堡垒、强大曹军vs小型坞堡),揭示地利在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语言简练而历史厚重感跃然纸上。
此诗为晚唐诗人孙元晏《咏史诗》组诗中的一首,聚焦三国时期濡须之战。公元213-217年间,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坞多次交战,均未能突破吴军防线。诗人通过历史事件,暗喻晚唐藩镇割据中凭险据守的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