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本岑寂,素琴何清幽。
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
庭鹤舞白雪,泉鱼跃洪流。
予欲娱世人,明月难暗投。
感叹未终曲,泪下不可收。
呜呼钟子期,零落归荒丘。
死而若有知,魂兮从我游。
碧绿的山峦原本寂静,素雅的琴声多么清幽。 弹奏起《风入松》的曲调,山谷间仿佛已到飒爽的秋天。 庭院中的鹤舞动如白雪,泉水里的鱼跃过洪流。 我想用琴声取悦世人,却像明月难以暗中投递光芒。 感叹尚未弹完曲子,泪水已止不住地流下。 唉,钟子期啊,如今零落归于荒丘。 若死后仍有知觉,愿你的魂魄随我一同遨游。
本诗讲解需把握三个关键: 1. 琴意象的双重性——既是实物,又是精神载体 2. 情感递进结构:由景入情,由浅入深 3. 用典的深层含义:钟子期之叹实为诗人自况 重点赏析"明月难暗投"的隐喻: - 表面写月光不能隐蔽照射 - 实则表达才士不愿屈节求荣的品格 - 与李白"明月直入"异曲同工
全诗以琴声为线索,构建三重意境: 1. 前四句写琴声与自然的共鸣,"崖谷飒已秋"以通感手法将听觉化为视觉 2. 中四句转折到人世,"明月难暗投"暗喻高洁之士难被世俗接纳 3. 后四句直抒悲怆,用钟子期典故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千古知音之叹 艺术上善用对比(静寂山色与灵动琴音)、意象叠加(鹤、鱼、月),结尾"魂游"之想更添浪漫色彩。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推测创作于中晚唐时期。当时文人多怀才不遇,诗中通过弹琴意象抒发知音难觅之悲,结合"钟子期"典故,反映士人对理想共鸣者的渴望,暗含对现实社会人才埋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