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赋得游人久不归
赋得游人久不归
未知 〔唐朝〕
乡关眇天末,引领怅怀归。
羁旅久淫滞,物色屡芳菲。
稍觉私意尽,行看鬔鬓稀。
如何千里外,伫立沾裳衣。
羁旅
古诗译文
故乡遥远仿佛在天边,翘首眺望心中满怀归家的惆怅。
长久漂泊在外滞留他乡,眼前景色已多次变换芳菲。
渐渐感到个人意愿消磨殆尽,眼看鬓发日渐稀疏斑白。
为何在这千里之外,久久伫立泪水沾湿了衣裳。
展开
知识点
1. 羁旅诗:唐代诗歌重要题材之一,主要描写游子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2. 对仗:诗中"乡关眇天末"与"引领怅怀归","羁旅久淫滞"与"物色屡芳菲"形成工整对仗。 3. 意象运用:"芳菲"象征时光流逝,"鬔鬓稀"暗示岁月蹉跎。 4. 情感表达:通过"怅""沾裳衣"等词语直抒胸臆,表现游子愁绪。 5. 唐代社会背景:反映唐代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现象。
展开
古诗注解
乡关眇天末
:故乡遥远得仿佛在天边。"眇"形容遥远模糊。
引领怅怀归
:伸长脖子眺望,心中充满思归的惆怅。"引领"指伸长脖子远望。
羁旅久淫滞
:长久漂泊滞留他乡。"淫滞"指过久停留。
物色屡芳菲
:眼前的景色多次变换。"芳菲"指花草繁茂的景象。
鬔鬓稀
:头发稀疏斑白。"鬔"指头发散乱的样子。
沾裳衣
:泪水打湿了衣裳。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游子思归为主题,艺术特色鲜明。从结构上看,前两联写景叙事,后两联抒情言志,层次分明。诗人善用对比手法,"久淫滞"与"屡芳菲"形成时间流逝与景物变换的对比,突出游子滞留之久。在语言运用上,"眇""引领""伫立"等动词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感表达上,由开始的怅惘,到中段的无奈,再到最后的悲怆,层层递进,感人至深。整首诗体现了唐代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是羁旅题材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刻画了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形象。首联"乡关眇天末,引领怅怀归"以夸张手法表现故乡之远,游子思归之切。颔联"羁旅久淫滞,物色屡芳菲"通过时间流逝与景物变换的对比,暗示游子滞留之久。颈联"稍觉私意尽,行看鬔鬓稀"细腻描写游子身心俱疲的状态。尾联"如何千里外,伫立沾裳衣"以泪湿衣襟的细节收束全诗,情感真挚动人。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羁旅诗的艺术魅力。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作者不详。诗中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在外,思乡情切却无法归家的愁苦心情。唐代社会流动性大,许多人因仕宦、经商等原因远离家乡,这种羁旅思乡的主题在唐诗中十分常见。诗人通过描绘游子伫立远望、鬓发渐白、泪湿衣襟等细节,生动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