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柳絮纷飞时离开了洛阳,梅花凋落后才抵达三湘。世间的冷暖已如浮云般消散,唯有离别的愁绪像江水一样绵长。
此诗前两句实写行程,用“柳絮飞”“梅花落”两个典型季节意象,暗示从春到冬的漫长旅途,洛阳与三湘的空间跨度强化了漂泊感。后两句虚写心境,“浮云散”与“江水长”形成短暂与永恒的对比,凸显诗人看透世情却无法摆脱离恨的矛盾心理。全诗四句皆对仗工整,末句“空随”二字尤为精妙,既点明愁绪的徒然无解,又以江水之实写烘托愁思之虚,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全诗以时空转换为线索,前两句通过“柳絮”“梅花”的意象对比,勾勒出漫长的漂泊历程;后两句将“世情”与“离恨”对举,浮云易散反衬愁绪难消。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以江水喻愁的手法继承《楚辞》传统,体现了唐诗含蓄隽永的特色。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推测为诗人羁旅途中感怀身世之作。诗中“别洛阳”“到三湘”暗示诗人从北方漂泊至南方,借自然景物抒写人生聚散无常、世情淡薄的感慨,反映了唐代士人宦游或流离时的普遍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