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雷塘
雷塘
未知 〔唐朝〕
九重城阙悲凉尽,一聚园林怨恨长。
花忆所为犹自笑,草知无道更应荒。
诗名占得风流在,酒兴催教运祚亡。
若问皇天惆怅事,只应斜日照雷塘。
写风
写花
写雷
写草
惆怅
悲凉
写酒
古诗译文
九重城阙的悲凉已经达到极致,一片园林的怨恨长久存在。花儿回忆往事还在自嘲地笑,草儿知道昏庸无道更应荒芜。诗名占得风流韵事犹存,酒兴催使国运福祚灭亡。如果问皇天令人惆怅的事,只应该是斜阳照耀着雷塘。
展开
知识点
1. 雷塘:历史地名,位于今江苏扬州,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所在地。隋炀帝因奢侈无道导致隋朝灭亡,其陵墓成为后世咏史诗中象征衰败的常见意象。 2. 咏史诗:唐诗的一种题材,通过吟咏历史事件或人物,表达对现实的影射和感慨,常用典故和象征手法。 3. 隋炀帝:隋朝第二位皇帝,以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和奢侈享乐闻名,最终引发民变,导致隋朝快速灭亡。 4. 晚唐社会背景:唐朝晚期,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外患频仍,社会动荡,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5. 意象运用:诗中如“九重城阙”、“斜日”等意象,常用于古典诗歌中象征皇权、衰落和时光流逝。
展开
古诗注解
九重城阙
: 指帝王居住的深邃宫殿,象征皇权,这里形容皇宫的悲凉景象。
一聚园林
: 可能指皇家园林,如隋朝时期的园林,代表繁华的消逝。
花忆所为
: 花儿回忆往事,拟人化手法,表达对过去行为的讽刺。
无道
: 指昏庸无道的君主,如隋炀帝,导致国家衰败。
诗名占得风流
: 诗名保持着风流雅致,可能指诗人自况或借诗抒怀。
酒兴催教运祚亡
: 酒兴催促使国运灭亡,暗示纵欲享乐导致王朝覆灭。
皇天
: 指上天或天道,表达对天意的惆怅和无奈。
雷塘
: 地名,在今江苏扬州,是隋炀帝陵墓所在地,常作为咏史诗中象征王朝衰败的意象。
斜日
: 夕阳,象征衰落、暮年,烘托悲凉氛围。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雷塘》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全诗四联八句,结构严谨。首联描绘皇城和园林的悲凉怨恨,暗示王朝的覆灭;颔联以花、草的拟人化,批判无道君主的荒唐行为;颈联从诗酒风流切入,反思文人的角色与国运的关系;尾联以皇天和斜日照雷塘作结,升华主题,指出衰败是历史的必然。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深度,融合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唐朝晚期文人对时局的忧思。整体上,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对人性与权力的深刻剖析。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悲凉怨恨的笔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抒发了对王朝兴衰的深刻感慨。首联“九重城阙悲凉尽,一聚园林怨恨长”直接点出皇城和园林的衰败,奠定全诗基调。颔联“花忆所为犹自笑,草知无道更应荒”运用拟人化,以花、草的视角讽刺无道君主的荒唐,增强批判性。颈联“诗名占得风流在,酒兴催教运祚亡”转折到文人自身,诗酒风流却暗含国运消亡的无奈。尾联“若问皇天惆怅事,只应斜日照雷塘”以斜日照雷塘的意象收束,含蓄而有力,突显历史循环的悲凉。整体上,诗风沉郁,语言凝练,融合咏史与抒情,展现了唐诗的典型艺术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唐朝,作者不详,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王朝衰微的背景下。诗中借咏史抒怀,通过提及雷塘(与隋炀帝相关)来影射当时唐朝的衰败。隋炀帝以奢侈无道闻名,最终导致隋朝灭亡,葬于雷塘,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当下时局的忧虑,反映了晚唐文人常见的忧国忧民和怀古伤今的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