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登阁
登阁
未知 〔唐朝〕
乱后独来登大阁,凭阑举目尽伤心。
长堤过雨人行少,废苑经秋草自深。
破落侯家通永巷,萧条宫树接疏林。
总输释氏青莲馆,依旧重重布地金。
写雨
写人
写草
古诗译文
战乱后独自登上高楼,倚靠栏杆放眼望去尽是令人伤心的景象。
长堤上雨后行人稀少,荒废的园林中秋草茂密丛生。
破败的侯府连通着幽深的巷子,萧瑟的宫树与稀疏的林木相连。
唯有佛寺的青莲馆依旧辉煌,层层叠叠的金饰铺满地面。
展开
知识点
1. 安史之乱:755-763年发生的叛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 永巷制度:汉代宫廷关押有罪嫔妃的巷道,诗中化用此典 3. 布地金:佛教典故,源自《阿弥陀经》描写极乐世界"黄金为地" 4. 青莲:佛教圣物,象征超脱尘世,与诗中尘世破败形成对照 5. 中唐诗歌特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此诗为典型代表
展开
古诗注解
乱后
:指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时期。
大阁
:高大的楼阁,此处可能指长安城中的标志性建筑。
永巷
:宫中长巷,此处借指贵族居所的深幽巷道。
释氏青莲馆
:佛寺的别称,"青莲"象征清净,"布地金"形容佛寺装饰奢华。
疏林
:稀疏的树林,暗指宫苑荒废后的景象。
展开
讲解
本诗解读要点:
1. 历史维度:需结合安史之乱后长安"荆棘满城"的史料记载理解
2. 宗教观察:佛教在战乱期间获得发展,诗中"输"字暗含价值判断
3. 结构密码:前六句每联的末字"心""深""林"押暗韵,强化压抑感
4. 对比艺术:尾联的金色佛寺与前文灰暗景象构成强烈视觉冲击
教学建议:
• 可联系杜甫《春望》进行战乱诗歌比较
• 注意"释氏"称谓体现的唐代宗教语境
• 结合作者"未知"身份,讨论唐诗中无名氏作品的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采用空间对比手法:
1. 首联以"独登"奠定孤寂基调,"尽伤心"总括全篇情感
2. 颔联通过"长堤""废苑"的意象组合,展现城市功能的瘫痪
3. 颈联"侯家""宫树"的破落,象征权力体系的瓦解
4. 尾联突然转入佛寺景象,金色与前面的灰暗形成强烈反差
艺术特色:
• 视觉由近及远的空间展开
• "尽""自""永""疏"等字精准传达衰败程度
• 末句的讽刺意味含蓄深刻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应作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战乱导致长安城遭受严重破坏,宫室荒废,贵族没落。
诗人登高望远,通过对比世俗的衰败与佛寺的兴盛,反映战乱对社会结构的摧毁性影响,
同时暗含对佛教势力扩张的隐忧。作者身份不可考,但从诗中可见其深厚的现实关怀。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