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树子云家,峰瀛宛不赊。
芥浮舟是叶,莲发岫为花。
酌蚁开春瓮,观鱼凭海查。
游苏多石友,题赠满瑶华。
水边的树木掩映着子云的家, 山峰与瀛洲仿佛近在眼前。 小舟如芥叶般漂浮水面, 山间绽放的莲花似峰峦之花。 舀开春酒瓮中的蚂蚁浮沫, 倚靠海槎静观鱼儿游弋。 与苏轼等石友同游畅谈, 题诗相赠的佳作如瑶华般璀璨。
本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诗中"游苏多石友"一句,或暗示苏轼(疑为后人传抄之误),但苏轼为宋人,与唐诗年代不符,此当为文本流传过程中的讹误。
全诗以"水树""峰瀛"起笔,构建出空灵缥缈的隐逸空间。"芥舟""莲岫"的比喻新颖精巧,将微小与宏大并置,体现道家齐物思想。颈联"酌蚁""观鱼"展现文人闲适雅趣,尾联"石友""瑶华"则暗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诗歌语言清丽,用典自然,通过虚实相生的意象组合,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题咏友人苏著作的山池景致所作。诗中融合隐逸意象与仙道元素,反映盛唐文人追求自然适意、寄情山水的风尚。苏著作其人无考,或为隐士或官员,其山池景观成为诗人雅集题咏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