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
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川作逝波。
是谁将这条河命名为“相思”?边塞的城墙外车马往来频繁。 想必自古以来征人的泪水, 想必自古以来征人的泪水,洒向空旷的河川化作流逝的波涛。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以地兴感”,通过地名引发对历史情感的追索;二是“以小见大”,以一条河映射整个边塞的离愁;三是“虚实相生”,“泪作逝波”将抽象情感具象化。教学中可对比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峰前沙似雪”的意象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唐代边塞诗的空间书写与情感表达模式。
诗以地名设问开篇,将“相思”与“河”关联,赋予自然景物深刻的人文情感。后两句以“征人泪”与“逝波”呼应,泪洒成河的想象既夸张又凄美,暗喻离愁的绵长无尽。全诗语言简练,借边塞常见意象(车马、空川)烘托苍凉氛围,展现唐代边塞诗“悲壮与柔情交织”的典型风格。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推测与唐代边塞战争频繁有关。鄜州地处西北边境,是征人戍守、商旅往来的要道,“相思铺”之名可能源自当地离别的民间传说。诗人借地名抒写征人思乡之苦,反映战争对普通人的情感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