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月宫中的嫦娥从不描画眉毛,只用云雾织成轻罗衣裳。 她不知自己已随青鸾飞入梦境,归来时仍用花枝半掩面庞。
此诗核心在"朦胧"二字:首句写面容的朦胧(不画眉),次句写衣着的朦胧(云雾衣),三句写行为的朦胧(梦中飞行),末句写归来的朦胧(花枝掩面)。诗人通过四重朦胧意象的叠加,既保持仙子的神秘感,又赋予其生动的世俗情趣,这种处理方式对后世李商隐的无题诗有所启发。
前两句以"不画眉""云雾衣"突出嫦娥天然风姿,后两句通过"梦逐青鸾"的奇幻想象,将动态梦境与静态花枝形成反差。全诗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塑造出超脱尘俗的仙子形象,末句"花枝盖面"更添人间烟火气,体现唐代仙凡交融的诗歌特色。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具体背景已不可考。从内容推测,可能是文人借嫦娥意象抒写对朦胧之美的追求,或暗喻现实中某位不施粉黛的佳人,反映唐代对自然天姿的审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