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象今何应,时和政亦平。
祥为一人寿,色映九霄明。
皎洁垂银汉,光芒近斗城。
合规同月满,表瑞得天清。
甘露盈条降,祥烟向日生。
无如此嘉祉,率土荷秋成。
天象如今显现何种征兆?时局和谐政事也太平。 祥瑞为君王一人祝寿,光辉映照九霄分外明。 皎洁如银河垂落天际,光芒靠近北斗星垣城。 圆满如月合乎天规律,彰显祥瑞得天地澄清。 甘露沿着枝条降人间,吉祥烟云向日而生腾。 没有比这更美的福祉,普天同庆丰收的秋成。
本诗典型体现唐代宫廷诗的三大特征: 1. 政治隐喻:通过"寿星"天象歌颂君主德政,将自然现象政治符号化 2. 空间构建:垂直空间上至九霄下抵人间,水平空间涵盖"率土",展现帝国气象 3. 语言程式:沿用"祥烟""甘露"等固定祥瑞意象,符合应制诗规范 需注意诗中"一人"特指皇帝,反映封建时代"君权神授"观念,赏析时应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文化内涵。
全诗以天象祥瑞为主线,采用"天象-政通-人寿-物丰"的递进结构: 1. 首联设问引出祥瑞天象与清明政局的呼应关系; 2. 中四> 2. 中四联工笔描绘寿星光辉,将自然现象神圣化,银河、北斗等意象强化帝王权威; 3. 尾联归结为"率土秋成",体现天人合一的政治理想。艺术上善用比喻(如"合规同月满")和空间延伸(从九霄到人间),展现典型的大唐气象。
此诗为唐代宫廷应制诗,创作于某次帝王寿辰庆典。诗中"寿星见"指祥瑞天象出现,暗喻君主德政感天。唐代盛行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象与人间治乱相关,此类诗作多用于歌颂太平盛世与君主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