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时间、记忆与失落的心灵独白。讲解时可抓住几个层次:首先是时间感,从“惊秋”到“华发新”再到“一夜老秋风”,诗人敏锐地捕捉到季节更替与生命衰老的同步性,营造出紧迫的时间流逝感。其次是空间感,“明月堂”作为中心场景,其“前不见人”、“人不到”的现状,与记忆中可能存在的欢聚场景形成强烈对比,这个空间承载了诗人的全部情感重量。再次是虚实结合,“西山似梦中”将现实所见(西山)与心理感觉(如梦)交融,暗示过往的美好已变得模糊不清,难以把握。最后是声景结合,“玉钩风急响丁东”是以动衬静,清脆的声响反而衬托出堂前的空寂无人。整首诗通过意象的叠加、复沓的句式以及凄清意境的营造,成功地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逝去之美的无尽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