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赠裴思谦
赠裴思谦
未知 〔唐朝〕
银釭斜背解明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
古诗译文
银灯斜照,她轻轻解下耳畔的明珠耳饰,
低声细语向情郎道贺。
从此不再贪恋兰麝的芬芳,
只因今夜新染了月桂的幽香。
展开
知识点
1. 折桂典故:源自《晋书》郤诜自称"桂林一枝",后成为科举及第的代称 2. 唐代平康里:长安著名风月场所,新科进士多在此宴饮 3. 唐代科举制度:进士科最受尊崇,放榜后盛行"曲江宴""杏园宴"等庆祝活动 4. 香文化:兰麝为古代顶级香料,桂枝在道教中象征飞升,诗中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隐喻
展开
古诗注解
银釭
:银制灯台,此处指灯光。
明珰
:明珠耳饰,古代女子华贵装饰。
小语偷声
:压低声音悄悄说话,含羞涩情态。
兰麝
:兰花与麝香,代指名贵香料。
桂枝香
:双关语,既指月桂香气,亦暗喻科举及第(古称"折桂")。
展开
讲解
本诗需从三个层面解读:表层是男女欢会的香艳场景,中层是科举高中的志得意满,深层则折射唐代士人"功名美人两相欢"的价值取向。"夜来新惹桂枝香"为诗眼,既实指女子沾染情郎衣香,又虚指士子蟾宫折桂。这种将世俗欲望与精神追求熔于一炉的表达方式,正是唐代诗歌"雅俗共赏"特质的典型体现。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香艳笔调勾勒科举及第的狂欢场景。前两句通过"斜背""小语"等细节,生动展现女子含羞带喜的情态;后两句用"兰麝贵"与"桂枝香"的对比,既暗示情爱之欢,又暗含功名得意。双关修辞的精妙运用,将男女私情与仕途腾达完美交融,典型反映唐代科举文化中"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世俗心态。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科举放榜之夜。据《唐摭言》记载,裴思谦凭借权贵关系高中后,携妓夜访平康里,向友人炫耀时即兴赋诗。诗中"贺玉郎""桂枝香"等语,既描写男女欢好,又暗喻科举得志,反映唐代士子及第后纵情声色的社会风气。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