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
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听说凌云寺里的青苔,在风高日近的地方不染尘埃。 云雾点缀着芙蓉般的石壁,仿佛在等待诗人带着明月般的才情而来。 听说凌云寺里的花,飞舞盘旋沿着石阶追逐江流。 有时像锁住了嫦娥的明镜,雕琢出瑶台般的五色云霞。
此诗通过“苔”与“花”两个核心意象分写凌云寺的静与动。前四句以“苔”为切入点,突出寺院的清寂脱俗,“绝纤埃”暗含佛家净土的理想;后四句借“飞花”的动态美,融入嫦娥、瑶台等神话元素,使景物具有流动的仙气。薛涛巧妙运用“闻说”的间接视角,既保留神秘感,又通过“似待”“有时”等虚词赋予景物灵性。全诗语言清丽,意象跳跃,体现了唐代女诗人将世俗与超验结合的独特审美。
全诗以“闻说”开篇,虚实相生,通过“苔”“花”等意象勾勒出凌云寺的洁净与灵动。前两句写寺中苔藓不染尘埃,后两句以云雾、芙蓉壁拟人化,暗喻诗人与景物的精神共鸣。后四句转写飞花绕磴、月霞交织的奇幻景象,将佛寺与神话结合,营造出空灵飘逸的意境。薛涛以女性独有的细腻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仙道意象熔于一炉,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浪漫特质。
此诗为唐代女诗人薛涛游历四川乐山凌云寺时所作。薛涛晚年隐居成都,常与文人雅士交游,凌云寺作为蜀中名胜,其清幽绝尘的景致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诗中融合了佛寺的静谧与神话的瑰丽,展现了薛涛对自然与超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