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隐雾亭
题隐雾亭
鱼玄机 〔唐朝〕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写花
写山
古诗译文
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明月都被写入诗篇,白天和清静的夜晚都如同闲散的仙人一般自在。
空自卷起珠帘却未曾放下,常常将一张床榻移来,面对着青山安眠。
展开
知识点
鱼玄机:晚唐著名女诗人,原名鱼幼薇,字蕙兰,后出家为道士。其诗多抒写个人情感与身世之感,风格婉丽。 隐逸诗:唐代诗歌常见题材,强调脱离尘世、回归自然,如本诗通过“隐雾亭”“对山眠”等元素体现。 珠帘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富贵或闺阁,但本诗反用其意,表达疏离感。 榻的运用:榻作为古代家具,在诗中成为隐逸生活的道具,增强画面感。
展开
古诗注解
散仙
:道教中指未被授予正式职务的仙人,此处比喻诗人自由无拘、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
珠帘
:用珍珠缀成的帘子,常指华美的帘幕,诗中“空卷珠帘不曾下”暗示无心于俗世繁华,帘卷而不放,体现疏离之感。
一榻
:一张床榻,“长移一榻对山眠”通过移动床榻面对青山而眠的动作,突出诗人与自然为伴、追求隐逸的情趣。
隐雾亭
:诗题中的亭名,可能为虚拟或真实地点,象征隐居、超脱的处所,与诗中“对山眠”的意境相呼应。
展开
讲解
本诗围绕“隐逸”主题展开。首句以“春花秋月”起兴,点明诗人将自然之美融入诗篇,暗含超脱;次句“白日清宵是散仙”,直接以仙人自喻,强化自由形象。第三句“空卷珠帘不曾下”,用“空”字暗示无心世俗,帘卷不放体现孤独心境;末句“长移一榻对山眠”,以动作细节收束,突出与青山为伴的隐逸之乐。整体上,诗作通过意象叠加和虚实结合,生动传达了鱼玄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语言勾勒出隐逸闲适的意境。前两句“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将自然美景与诗意生活结合,凸显诗人如仙人般洒脱;后两句“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通过“空卷”“长移”等动态描写,生动展现诗人远离尘嚣、与山为伴的孤高情趣。全诗语言清新,意境空灵,既体现了鱼玄机作为女性诗人的细腻情感,又传达出对自由生活的深切渴望,在唐代诗歌中独具一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鱼玄机早年出家为道士,晚年因故被处死,一生坎坷多情。此诗可能写于她隐居或修道期间,通过“隐雾亭”这一意象,表达对世俗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散仙”“对山眠”等词,折射出她追求精神自由、超然物外的心境,与其个人经历中对命运的抗争与解脱渴望密切相关。
展开
作者信息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古诗数量:
56
名句数量:
196
作者其他古诗
1
冬夜寄温飞卿
1万阅读
2
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1万阅读
3
春情寄子安
1万阅读
4
江陵愁望寄子安
1万阅读
5
寄题炼师
1万阅读
6
暮春即事
1万阅读
7
寄子安
1万阅读
8
闺怨
1万阅读
9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1万阅读
10
江陵愁望寄子安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