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
山翠自成微雨色,谿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新的田地环绕屋舍,初春时节已开始耕种,我手持藜杖漫步在悠闲的门前,引导宾客前行。 山色青翠欲滴,自然形成了细雨朦胧的色调;溪边的花朵掩映不住乱泉奔流的声响。 渔家远道而来,足以让人流连忘返;料想您在官场中已对虚名感到厌倦。 到了夜晚,明月圆满洒下清辉,更显适宜,两名童子被唤出,吹奏起笙箫。
《张舍人南溪别业》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友人的南溪别业,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淡美好。首联以“新田”“藜杖”点明时节与人物活动,勾勒出宁静的田园背景。颔联巧妙运用“山翠”与“谿花”的视觉形象,结合“微雨色”“乱泉声”的听觉感受,营造出多维的自然氛围。颈联转入抒情,以“渔家”之乐反衬“公府”之厌,表达对功名的淡泊。尾联以明月笙歌收束,意境空灵,余韵悠长。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既赞美了别业的幽雅景致,也含蓄传达了超然物外的人生志趣,体现了唐代文人将自然审美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的艺术追求。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隐逸画卷。首联“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展现别业春耕时节的宁静与主人待客的闲适。颔联“山翠自成微雨色,谿花不隐乱泉声”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山色空蒙与泉声潺潺相映成趣,动静相生。颈联“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暗含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推崇自然野趣。尾联“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以月夜笙歌作结,意境清幽悠远,进一步烘托出隐逸之乐。全诗对仗工整,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场景,传达了作者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
此诗具体创作年代及诗人姓名已不可考,收录于《全唐诗》中,题为《张舍人南溪别业》,可知是描写友人张舍人的一处位于南溪的别墅别业。唐代别业诗盛行,文人常以此类作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友人间的情谊。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宁静、远离世俗喧嚣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