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广宣 〔唐朝〕
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
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
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写风
写人
古诗译文
在清霜满天的晴夜里,我寄宿在郑尚书絪的东亭书斋,松树与竹子交错的树阴令人心旷神怡。超脱凡尘俗世,心灵获得宁静之地,那可爱的十五月亮正照在台阶上。清冷的月光洒满院落,映照着深厚恩情;寒气逼近门前,谈笑声却和谐融洽。虽然天路迢迢,各有所归,但遵循大道相符;人际往来之中,也未曾有冲突与违背。
展开
知识点
诗人广宣为唐朝僧侣诗人,活跃于贞元至元和年间,以诗歌表达佛教禅思。诗体为七言律诗,唐朝重要体裁,强调平仄对仗。杜给事指杜黄裳,曾任给事中,参与中唐政事。"三五"指农历十五满月,唐朝中秋赏月习俗盛行。东斋反映唐代官员的私人书斋文化。霄汉喻指天路,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学,象征高远理想。禅意风格体现诗人僧侣身份,融合佛道思想于自然描写中。
展开
古诗注解
霜天晴夜
: 形容清冷有霜的晴朗夜晚,点明时间背景。
宿东斋
: "东斋"指郑尚书絪的东亭书斋,诗人寄宿之处。
松竹交阴
: 松树和竹子的阴影交错,象征清幽静谧的环境。
惬素怀
: "惬"指满足、愉快;"素怀"意为淡泊情怀,指心境闲适。
迥出风尘
: "迥"是远离;"风尘"指世俗纷扰,表达超脱凡尘的意境。
心得地
: "得地"指获得安身之所,暗喻精神找到归宿。
三五月
: 指农历十五的满月,强调月明之景。
清光满院
: "清光"指月光;写月光照耀庭院,比喻人情温暖。
寒色临门
: "寒色"指寒气;描绘冷夜中却笑语和谐的友情境象。
霄汉路殊
: "霄汉"是天河或高空;"路殊"指道路不同,象征理想与现实。
从道合
: 遵循大道而相合,强调人生哲理。
人事不相乖
: "乖"是违背;意指人际交往和睦无冲突。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细致描绘月夜宿亭的经历,展开人生境界的哲思。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九月十五夜宿),"松竹交阴"借物喻志,表达诗人淡泊心境(素怀)。次联"迥出风尘"反映作者作为僧侣的超脱追求,"可怜三五月"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情思。第三联以"清光"和"寒色"形成冷温对比,暗喻人际关系在清寒中和谐,突显恩情主题。末联以宏阔视角归结,强调虽"路殊"(如人生路途或地位差异)但"从道合"(遵循自然或佛道之理),最终"人事不相乖",点出友情与和谐的核心。整体结构严谨,情感从个人感悟升华至宇宙哲理,展现了唐朝诗歌的意境美与禅意深度,值得在唐诗鉴赏中作为典型例子。
展开
古诗赏析
此诗以七言律诗形式,通过月夜寄宿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超脱尘世、闲适和谐的主题。诗人先以"霜天晴夜"和"松竹交阴"营造清幽环境,再借"迥出风尘"凸显精神解脱感。第三联"清光满院"与"寒色临门"巧妙对比,月光象征人情温暖,寒意反衬笑语和谐,体现物我交融意境。末联升华主题,运用道家理念表达虽路途各异,但遵循大道而人事相谐。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如首句与次句的对仗),意象如"三五月"突显秋意,展现了广宣作为诗僧的禅意风格,含蓄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哲理。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間(约公元790-800年),由唐朝诗僧广宣所作。诗人当时在长安或洛阳一带,九月十五日夜宿在官员郑尚书絪的东亭处。郑絪为唐朝礼部尚书,东亭是其私人书斋。诗人赏月之际,感触友情,寄诗给友人“杜给事”——这指杜黄裳,时任给事中官职(掌驳正政令)。背景涉及中唐时期文人雅集的习俗,诗人在清冷秋夜中寄托对超脱世俗和友情的向往,反映佛教诗僧的遁世情怀与官场交际。
展开
作者信息
广宣[唐](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本姓廖氏,蜀中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与令狐楚、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二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广宣工诗,有红楼集。又有与令狐楚倡和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古诗数量:
19
名句数量:
72
作者其他古诗
1
九月菊花咏应制
1万阅读
2
圣恩顾问,独游月磴阁,直书其事应制
1万阅读
3
寺中赏花应制
1万阅读
4
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
1万阅读
5
贺幸普济寺应制
1万阅读
6
九月菊花咏应制
1万阅读
7
红楼院应制
1万阅读
8
禁中法会应制
1万阅读
9
驾幸天长寺应制
1万阅读
10
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