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激流冲击岩石,溅起如雪般的浪花布满河湾,五条神龙潜藏之处,野云悠然飘荡。 暂且将雷电收束于九峰之下,且在这溪潭的一泓清水间畅饮。 浪花牵引着小船停靠北岸,晨光映照的波纹浸染着东山。 回望四周,仿佛置身画卷之中,难怪游人流连忘返。
本诗结构上遵循"起承转合":首联写景起兴,颔联引入神话承续气势,颈联转写晨间实景,尾联合于游人感受。艺术上,诗人通过"雪满湾"的夸张、"浸东山"的通感等手法增强表现力。文化内涵方面,"五龙""雷电"等意象暗含古人对自然力的敬畏,而结尾的"画"喻则体现唐代文人"以山水为精神家园"的审美取向。
全诗以动态描写开篇,"石激悬流"与"野云闲"形成动静对比。中二联巧妙运用神话意象(五龙、雷电)与自然景象(溪潭、晓日)的虚实结合,展现龙潭的神秘与壮美。尾联以"看画"作喻,直抒游人忘返之情。诗中"雪满湾""波分晓日"等句色彩明丽,极具画面感,体现了唐代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所作,具体创作背景已不可考。从内容推测,诗人游览龙潭时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以"五龙潜处"的神话意象和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