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城深寺讲初休,却忆家山访旧游。
对月与君相送夜,闻蛩教我独惊秋。
云心杳杳难为别,鹤性萧萧不可留。
遥想孤舟清渭上,飘然帆影起离愁。
在重重城墙内的深寺中讲经刚刚结束,却忽然想起故乡的山林,想要重访旧日游历之地。 与你在这月色下相送别离之夜,听到蟋蟀的鸣叫,让我独自惊觉秋天的到来。 云心渺渺难以言说离别之情,鹤性孤高萧索无法挽留。 遥想那孤舟在清澈的渭水上,飘然的帆影勾起无尽的离愁。
此诗情感脉络清晰:首联由“讲经”转入“忆旧”,展现修行与尘世的矛盾;颔联以“月夜”“蛩声”营造凄清氛围;颈联通过“云”“鹤”意象完成对法师的人格塑造;尾联虚实相生,用想象之景深化离愁。讲解时可重点分析:1. 意象群的禅意组合(寺、月、云、鹤);2. “惊秋”二字的情感转折作用;3. 唐代僧俗交往的社会文化背景。
全诗以“讲经结束”为起点,通过“月夜送别”“闻�惊秋”的细腻描写,将自然景物与情感交织。颈联“云心”“鹤性”以象征手法凸显法师的超逸品格,尾联“孤舟”“帆影”则以空灵画面收束,余韵悠长。语言清丽含蓄,意境孤寂高远,体现了唐代赠别诗融合禅意的独特风格。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赠别僧人识古法师之作。唐代佛教兴盛,文人常与僧侣交往,诗中既有对法师讲经修行的敬重,又通过秋夜离别的场景,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聚散的感慨。渭水帆影的意象,可能暗示法师将远行弘法或诗人自身漂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