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衰柳蝉吟旁浊河,正当残日角声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
孤独的蝉初次在古槐枝头鸣唱,声音曲折悲凉,断断续续,显得迟缓。雨后忽然听到谁的哭声最凄苦?是异乡孤寂的旅舍中,怀念家乡的时刻。
衰败的柳树旁,蝉在浑浊的河边鸣叫,正当夕阳西下,与号角声相互应和。平常时候本已愁思不少,此时听到蝉鸣,愁绪更加深重。
这首诗通过蝉鸣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诗人以“独蝉”开篇,暗示自身的孤独,随后以“异乡孤馆”点明处境,情感自然流露。后四句通过衰柳、浊河、残日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使愁思更加浓重。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羁旅诗的典型风格。
这首诗以蝉鸣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前两句写蝉声的悲凉与断续,后两句由蝉声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情感层层递进。后四句进一步以衰柳、浊河、残日等意象,营造出萧瑟的氛围,强化了诗人的愁绪。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子兰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人通过描绘蝉的鸣叫,抒发了自己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蝉声的悲凉与环境的萧瑟,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